中共海關總署12日發佈的數據,中國1月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貿易順差擴大11%。經濟學家直言這是難以置信的增長速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熱錢偽裝成貿易進入中國套利,同時不排除政府的造假。 |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中共海關總署12日發佈的中國1月進出口數據,經濟學家直言這是難以置信的,真實的情況應該是熱錢偽裝成貿易進入中國套利,同時不排除政府的造假。
中共海關總署12日發佈的數據,中國1月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貿易順差擴大11%。經濟學家直言這是難以置信的增長速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熱錢偽裝成貿易進入中國套利,同時不排除政府的造假。
外貿數據超預期 令人百思不得解
中共海關總署1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增長7.6%;進口增長7%;貿易順差1948.5億元人民幣,擴大11%。中國1月份進出口增幅超市場預期。
此前,海通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姜超預計,今年1月外貿出口、進口增速分別為3.8%、5.9%。中共商務部研究院綜合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張莉認為,1月外貿增速或許在5%左右,低於去年12月的6.2%。
並且市場預期中國1月出口接近零增長,但發佈的數據為同比增長高達10.6%;進口增幅市場預期為4%,但數據為增長高達10%。野村證券認為,如此強勁的出口增長令人費解。因為從官方及匯豐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來看,兩者雙雙自去年11月來持續低於50。應關注3月中旬發佈的1、2月工業生產數據,來確認出口增長的真實度。
澳新銀行(ANZ Bank)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在去年1月份出口增長大約20%的基礎上,今年又增長10%,這讓人難以置信。其他經濟學家認為1月份數據表現太好,單靠失真因素解釋不通。
熱錢借虛假貿易進入中國
一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其他一些指標顯示,中國經濟中關鍵的製造業陷入了萎縮。但外貿數據可能表明,部份企業重新開始通過誇大出口貨物價值,把資金轉入中國用於投資獲利。這種做法去年受到關注,因去年中國進出口數據與其他地區的相應數據表現不一致引起了人們的警覺。
2013年中共外貿數據被曝造假後,銀行也更加關注客戶的行為。但由於人民幣兌美元繼續升值和大陸錢荒而融資困難,貿易企業有通過開立信用證方式獲得資金的強烈動機。也有許多企業以套利為目的使用銀行開具的信用證。
官方數據水分多多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進出口貿易額首次超過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但其數據的真實性卻令人質疑,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2日的文章中發問,質疑中國是不是在「誇海口」。《美國之音》也稱,由於一些部門偽造貿易發票,中國貿易數據的準確性令人質疑。
美國《福布斯》雜誌的文章稱,中國去年的貿易業績當然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幾乎沒有多少人相信北京的貿易數據是可靠的。作為懷疑中國進出口數據的證據是,中國統計的2012年對韓國出口增長5.7%,但韓國統計的從中國進口卻下降6.8%。因此,中國的貿易數據從總體上來說是令人懷疑的,或許中國最終會是最大的貿易國,「但在現在,它不過是在誇海口」。
之前,中共官方的貿易數據造假行為已受多方關注,質疑呼聲越來越大。在2013年,曾有外貿系統人士揭露稱,地方政府為創造政績支付運費,知會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將倉儲的商品運去香港,隔日再從香港運回監管區的倉庫,一個貨櫃車按400萬美元的貿易額計算,一進一出就完成了800萬美元的貿易額。通過這種方式,有的地區40天就能完成16億美元的「貿易額」。
中國今年外貿形勢嚴峻不可低估
因此表面的數據並不意味中國經濟的好轉。方正證券表示,不可僅憑1月的外貿數據來低估今年外貿的嚴峻形勢。首先,1月出口增速,與中采、匯豐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相違背,且外貿數據釋放的積極經濟信號,也與跟蹤的發電量、粗鋼產量等與工業經濟密切相關的高頻數據所得出經濟繼續溫和放緩的結論相違背。另外,1月BDI(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也呈現明顯下行,全球貿易景氣度亦有所減弱,也與中國1月超預期的外貿數據形成對比。
其次,發達國家寬鬆貨幣政策環境逐步收回,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負面影響已經有所顯現(資金外逃,貨幣貶值),又鑒於新興市場國家在中國出口額中的比重較以往也有明顯上升,相對來說,未來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速不確定性較大。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大紀元2014年0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連結】:
【重要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