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影片:【禁聞】三中國企改革步子小 政治倒退
http://www.ntdtv.com/xtr/b5/2013/11/19/atext1007178.html
週五發佈的中共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決定,雖然將市場地位從過去的「基礎作用」上升到「決定性作用」,但是仍然肯定公有制和國營企業的主體地位。大陸學者分析,這顯示改革受到國企強烈抵制。原國家體改委幹部曹思源抨擊此次三中全會:步子小,思路窄,政治倒退。 |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週五發佈的中共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決定,雖然將市場地位從過去的「基礎作用」上升到「決定性作用」,但是仍然肯定公有制和國營企業的主體地位。大陸學者分析,這顯示改革受到國企強烈抵制。原國家體改委幹部曹思源抨擊此次三中全會:步子小,思路窄,政治倒退。
三中全會的《決定》雖然提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但是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強調要「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令國人大失所望。
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總裁,原國家體改委幹部曹思源批評此次的國企改革「步子小,思路很窄,政治回頭倒退。」
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總裁曹思源:「我覺得不看好。因為它仍然強調國有企業是主體地位,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要控制市場,控制經濟,我是1980年就開始投入改革,我們的基本改革思路是,市場是平等的,沒有甚麼國有企業要控制,沒有甚麼規定誰控制,誰有能力,誰能力強就誰起著較大的影響作用。」
曹思源認為,在市場上,應該是私有企業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充分競爭,不予補貼。
曹思源:「國有企業吃甚麼?吃補貼。政府給他補貼。政府補貼就不平等。私有老闆虧了就虧自己的,國有企業虧了是虧財政的,虧納稅人的錢,然後還要給他補貼,這個就不平等。如果還要強調國有企業的特殊地位,就沒有甚麼好改革的了。」
三中全會的決定聲稱,將在2020年將國企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提高到3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認為,50%的上繳比例更為合理。但是曹思源認為,上繳多少比例的利潤並不是國企改革的關鍵所在,關鍵在於市場的平等競爭。提高上繳利潤的比例,反而會加重政府對國企的照顧和偏袒,進一步破壞市場的平等法則。
曹思源:「不給它補貼,不給它特殊待遇,不給它提供貸款的優惠,不給它提供購買原材料的優惠,你不要給它特權,那麼就平等競爭,它該虧多少就虧多少。你現在要規定它的利潤要上繳國家,那麼它就有優越性,『我是上繳國家的』,於是各種照顧就來了。」
曹思源認為,國有企業的出路不是把它的利潤交給國家,成為一個特殊企業。而是把它的所有權交給老百姓,變成私有企業。曹思源是最早提出國企私有化概念的人之一。
曹思源:「我們五千年來,我們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前,有國有企業嗎?沒有。我們五千年來中國的發展,世界的發展,我們走的道路就是私有化。所以是人間正道,只有十月革命以後搞了國有企業,是走了邪路。」
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針對央企和國企高管收入進行調研。調研顯示,個別國企高管領取近千萬元年薪,國企普通員工收入普遍超過當地人均收入數倍。國資委為央企高管規定平均年薪為70萬元,相比之下國務院各部長年薪只有十幾萬,差距非常大。作為全民所有的國有企業,它們依靠政府種種優惠和低息貸款獲得豐厚盈利,但是盈利大部分由國企高管和員工私自享有,卻不回饋給國民。
前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子明:「我知道一些大的國企,大學畢業生為了進這種企業,花的代價要高達幾十萬元才能進去。他進門要這麼高的費用,說明他進去以後他是能夠收回來的。而且會多少倍的收回來。應該是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來加以限制的。」
中共為何扶持國有企業?國企改革為何步履維艱? 1992年流傳的一份《太子黨綱領》中說,如果要是經濟基礎都到了民營企業的手裡的話,那共產黨的統治基礎就不穩了。
陳子明表示,所謂的國有企業實際上就是黨有企業,它的人事都是中組部決定的。
【新唐人2013年11月19日訊】採訪編輯/秦雪 後製/陳建銘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