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紀元文章:中共江澤民金錢收買西方國家內幕

【歷史巨變正在中國發生】

從江澤民時期開始,中共在外交上使用最廣泛的招數就是「訂單外交」,又稱「經貿外交」或「採購外交」。訂單外交是通過大筆購買對像國商品,通過訂單表現的經濟上好處,使對像國政府採取對中共有利的政策;或與對像國的特定利益集團建立緊密聯繫,並藉助其對本國政府進行遊說,從而影響該政府的對華政策。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世事關心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任我翱翔 美麗心世界 飛劍飛龍 博客群
【世事關心】美國舉債上限危機解析 5湖4海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事關心】美國經濟不平衡的復甦 任我翱翔 MP4 自由門 【世事關心】從薄案第二季看習的窄門 美麗心世界 MP4 無界 【世事關心】美俄協議將敘利亞帶向何方? 飛劍飛龍 MP4 愛博電視
【世事關心】倒周2013 小豆娘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事關心】生死之間2013版 北京天空 MP4 自由門 【世事關心】敘利亞破底線 美國和世界何去何從 翻牆天堂 MP4 無界【世事關心】薄案開審大解析 東方飛羽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中共江澤民金錢收買西方國家內幕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大紀元合成圖片)

《真實的江澤民》第九章 貪戰

第三節 「訂單外交」的誘惑

江澤民時期開始,中共在外交上使用最廣泛的招數就是「訂單外交」,又稱「經貿外交」或「採購外交」。訂單外交是通過大筆購買對像國商品,通過訂單表現的經濟上好處,使對像國政府採取對中共有利的政策;或與對像國的特定利益集團建立緊密聯繫,並藉助其對本國政府進行遊說,從而影響該政府的對華政策。

不講原則的中非關係

江澤民和中共遊走於各大洲之間,最先依賴的是和非洲國家的關係。

江澤民說,「非洲有五十三個國家,在不結盟運動中約佔半數,在聯合國成員國中佔了近三分之一。」【11】江澤民認為中國和非洲「彼此成為可以信賴的『全天候』朋友」,「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內政」【12】,「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政府援助」。【13】因此中國從來不向非洲國家提出任何原則要求,非洲因此也在重大問題上無原則的倒向中共。

「大多數國家都贊成和傾向於世界多極化,都不願意看到世界由一國獨霸。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堅決反對『人權高於主權』的論調,反對一些西方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謀取私利。有些西方國家的領導人也表示應該促進世界多極化,維護聯合國的權威。當然,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考慮,目的不完全一樣。第三,發展中國家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在西方國家訪問時,往往有一些所謂「民運」分子和「藏獨」分子、「台獨」分子出來干擾,實際上有些西方國家是眼睜眼閉,給我們施加壓力。而在發展中國家,就沒有這樣的事情。那裏的人民對我們十分熱情友好。事實越來越充分地證明,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繁榮和安全,僅僅靠與發達國家合作是不行的,還要靠加強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加強南南合作。十分注意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合作,這是我們處理對外關係的一個大戰略。」【14】

對於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共的經濟誘惑往往是通過經濟援助來實現的。江澤民向非洲國家提供了「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政府援助」。【15】這一政策在2006年中國政府發佈的《中國對非政策文件》得到了明確的闡述:「中國政府將根據自身財力和經濟發展狀況,繼續向非洲國家提供並逐步增加力所能及和不附加政治條件的援助。」

和中國相反,西方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往往是附有一定條件的,如減少腐敗、改善民主、走向市場經濟、等等,促使被援助國能夠在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有所改進。而中國的援助是無附加條件的,對促進這些國家的民主化、市場化進程無助益,但對這些國家的道德敗壞現象起到鼓勵和有意縱容的作用。正因為無附加條件,中國的援助比西方的援助更受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

中國隨之操縱這些國家攪亂國際事務。從1999年到2002年中共操縱了這樣的第三世界盟友,成功地阻斷美國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中對中國人權惡化狀態提起的議案,後來乾脆用這些國家的票數將美國踢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以致於美國不再有發言權。出於對中國訂單的考慮,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願意象美國那樣,堅持在人權問題上挑戰中國。幾年中聯合國人權大會上沒有通過任何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議案。從2002年之後,連這樣的議案都沒有一個國家提起。中共的訂單外交換取了各國政府道德的下滑。

從歐洲打開西方缺口

如何對待西方,江澤民也有一套方法,他說,「當前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美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明顯優於其他國家,是當今世界超強的一極。美國正在加緊實施其全球戰略,鼓吹『新干涉主義』,推行新的『炮艦政策』,到處干預別國內政,甚至採用武力。然而,美國國內矛盾重重,世界和平與進步力量對美國的牽制也在增強,它想獨霸世界也力不從心……西方國家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歐盟一體化進程近年來有了實質性進展,與美國在歐洲安全事務的主導權和政治、經濟利益上是有矛盾的。日本在政治、外交、軍事上仰美國鼻息,但在經濟貿易方面與美國積怨頗多。俄羅斯經濟上有求於西方,但在北約東擴、核裁軍等問題上與美國、西歐矛盾很深……。國際敵對勢力不願看到中國日益強大,竭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企圖搞垮社會主義中國的戰略圖謀是不會改變的。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16】

分離美國和歐洲在中共的棋盤上至關重要。從歐洲打開西方聯盟的缺口,是江澤民和中共外交的戰略。西方在冷戰後想要有多極力量的鵲起,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自由的理念,道德和信仰的結集是不能分離的。分散開去的結果是各自力量的削弱,不僅在經濟上,政治上,也是在道德上,立國精神上,對普世價值的堅守上,對上帝保佑人類的信仰上的滑落。這不僅給西方自由世界帶來災難,同時給中共留下了分離進入的蟻穴。中共一直以來的「統戰」手法得到國際舞台的延用,有拉有打,又拉又打,利用他人之間的矛盾,擴大間隙,分化瓦解,鑽營中共的勢力。

中共選擇了法國和德國作為其攻陷歐洲的最早突破口。

「訂單外交」——從法國和德國突破歐洲

面對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世界,江澤民知道其遠非鐵板一塊。江一方面應對美國,另一方面大力改善和發展與歐洲強國的關係,發現、利用西方諸強自身的利益特點予以各個擊破,分化瓦解西方對中國的聯盟。

江澤民對外交工作的說法是:「在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鬥爭中,我們既堅持原則,又堅持靈活,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矛盾,擴大我們的迴旋餘地。」【17】2000年,江澤民進一步強調:「開展對西方國家的工作,必須抓住重點進行突破,同時要善於利用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進行縱橫捭闔的鬥爭。要利用我國的市場優勢,調動西方經濟界發展對華關係的積極性。」【18】

「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矛盾,擴大我們的迴旋餘地。」江澤民和中共國外交戰略一定要分離美國和歐洲,而在歐洲,江澤民和中共的突破首選是法國。

◎中法關係

提到法國,其首先是文化法國。法國對於歐洲諸國在文化上的影響很大。近代歐洲歷史上先後出現過西班牙「無敵艦隊」和荷蘭「海上馬車伕」的輝煌,但那主要都是商業和軍事方面的成就,文化方面尚難以望法蘭西文化雄霸歐洲之項背:路易十四、拿破侖的對外征服將法語和法蘭西禮儀越過萊茵河、烏拉爾山和阿爾卑斯地區,成為整個歐洲大陸貴族爭相學習、效仿的對象。

冷戰結束後,生活在美國獨霸天下的世界,法國轉而追求文化多樣性和世界多極化,來展示其自身的國家意志。在文化上,法國努力維護其文化獨立性,倡導「文化多樣性」來抵制美國要求歐洲開放文化產品市場的要求和好萊塢的文化進入;在政治上,法國提倡世界多極化,努力提升歐洲和自己作為歐洲大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意識形態上,作為共產主義第一政權巴黎公社的所在地,法國的政經制度中有一定共產主義因素,如強調社會福利等。中國媒體甚至有「法國是西方的中國,中國是東方的法國」的提法。【19】法國的這些特點,使其自然而然的成為中共應對美國的一個重要棋子。

正是基於其自身特點,法國政府不顧其他西方國家的態度,於1964年1月率先同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而其他西方國家直到進入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的改變,才逐漸實現和中國關係的正常化。

在「六四」以後,法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對中國採取經濟制裁,並於1992年向台灣出售60架「幻影」飛機,使兩國關係跌入低谷。

中共利用經濟誘惑、法國本身政治上的需要、加上希拉克對中國的好感,想方設法使中法關係漸漸走出低谷。1993年中法之間開始秘密談判。1994年1月,中法發表聯合公報,法國承諾不再向台灣出售武器。1994年4月,法國總理巴拉迪爾訪華。1994年9月,江澤民訪問法國。1997年5月,希拉克訪華,與江澤民聯合簽署了《中法關於面向21世紀全面夥伴關係聲明》,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夥伴關係的國家。

1998年,江澤民任命駐法國大使,對其要求「要把中法關係推上去」,「首腦外交」的中法元首互訪對方故鄉即是策劃之一。1999年10月23日至24日,江澤民訪問了希拉克總統的故鄉科雷茲。2000年11月21日到22日,希拉克總統回訪江澤民故鄉揚州。

既然法國重視文化,江澤民的幹將投其所好,從法國的文化上打開缺口,也是避開敏感的國際政治運作和意識形態不同的最佳進攻謀略。另一做法是歷時兩年的中法文化年。該活動一直受到江的關注。1999年和2000年江澤民和希拉克在互訪時共同確定舉辦中法文化年。雙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國在法國舉辦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國在中國舉辦文化年。

「文化年」成為中共外交的武器之一。後來在其他國家主辦國不少次,都是交易為主導的活動。儘管中共出口的不是中華文化,而是中共文化,因為打著「文化」的招牌,也是讓人最不設防的。

到21世紀初,中國與法國的政治關係已經非常密切,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這主要是由於兩國所擁有的許多共同的政治立場與合作,這除了表現在反對伊拉克戰爭、對朝核、伊核和黎巴嫩衝突等等問題上看法非常接近外,更重要的共同點是兩國都心照不宣地反對由美國主導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共國努力使自己崛起,希望在未來成為一個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力量;法國則希望通過加快歐盟的一體化進程來創造另一股制衡力量。

中法文化年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科技、教育、體育、影視、出版、旅遊、飲食、時尚、文物等各個領域。中法的貿易額在2000年是71.6億美元。「中法文化年」結束的2005年間竄升至200億美元。中共用「訂單外交」打開了法國之門,歐洲從此不再是自由理念的銅牆鐵壁,從法國的道德蟻穴中,利益的誘惑逐漸腐蝕穿透了幾千年建立的歐洲文明的基礎。後來各國看到法國和德國得到的利益好處,爭相和中共國建立訂單關係,一發不可收拾。

2010年已有3800多家法國企業在中國發展。雙邊貿易額從每年1億美元提高到每天1億多美元。截至2010年底,法在華投資項目4121個,合同外資168.6億美元,實際投資107.5億美元。而據法國國際投資署(AFII)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對法各類投資累計僅近15億美元。2002年,著名的法國跨國集團阿爾卡特公司將其亞太總部和研發中心遷至中國。法國電力公司也將其亞太總部設在北京。

法國是中國技術引進的主要來源國之一,也是中國用現匯引進技術較多的國家。中共在購買美國的波音飛機和購買法國的空中客車上一直玩著外交花招,以經濟貿易誘惑實施國際政治壓力。2003年4月中方購買30架空客飛機。2006年中國購買了40架空客,總價值26億歐元。2007年的前9個月,中國購買了28架空客,總值17.53億歐元,中國依然是空客第一購買國。法國賺足了錢,美國的波音公司急得跳腳。

在希拉克擔任總統期間,中法兩國由原來的「全面夥伴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這一「政治蜜月」中,雙方都希望兩國能步入「經濟蜜月」。

中共扳倒法國的初衷是為了突破武器禁運的國際制裁。江澤民對法國的心血沒有白費,法國在一些重大的國際事務上,不再堅守正義原則,轉而支持中國的立場。如在1997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上,法國不參加由美國帶頭提出的譴責中國人權狀況的議案,最後使這項議案以不予審議的形式被否決。又如在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問題上,法國積極為歐盟解除禁令而奔走呼號。但由於許多歐盟國家反對,禁令至今仍未能撤銷。2003年,法國擔任八國集團會議(G8)主席國,總統希拉克提出八國集團會議除了八國參加之外,還應該邀請一些新興國家。希拉克講完話之後,就派他的顧問找當年的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希望能邀請中共黨魁出席。

但是中共國和西方的價值理念畢竟不同,矛盾也會時常發生。如2008年,巴黎市議會通過了所謂授予達賴「榮譽市民」稱號的決議。新華網北京2009年5月7日電,「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7日表示,中方要求巴黎市方面停止一切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不要在涉藏問題上一錯再錯。」馬朝旭說:「如果巴黎市政府授予達賴所謂的『榮譽市民』稱號,必將遭到中國人民(應該是中共國—作者注)的堅決反對。」【20】

法國總統薩科齊2008年12月執意在波蘭會見達賴喇嘛,中國暫停了和以法國為輪值國主席的歐盟舉行峰會。4月G20倫敦峰會前夕,兩國關係發生大轉折,中法發表聯合公報,《公報》稱,法國充分認識到西藏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堅持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稍後,中國國家主席會晤法國總統薩科齊,中國並宣佈將向法國派遣一個貿易與投資代表團。

2010年11月05日新華網和人民網登載題為《法媒:對待中國需要小心翼翼》文章,部份原文摘錄如下:

法國《解放報》11月3日文章原題:小心伺候中國大人(作者阿諾‧沃勒蘭),「隨著胡錦濤前來法國訪問,法國政界和經濟界許多人士都將鬆一口氣。自從2008年以來,中國的這些朋友都想忘卻奧運聖火在巴黎傳遞的不愉快經歷以及薩科齊在波蘭與達賴喇嘛的握手,因為這些事情嚴重影響了兩國的外交關係,並干擾了貿易。

「親華人士開闢所有可能對話的渠道。2009年4月,國民議會議長貝爾納‧阿誇耶攜帶薩科齊致胡錦濤的邀請信前往中國執行外交任務。半年後,經濟、財政與就業部長克裡斯蒂娜‧拉加德在達能公司、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以及家樂福的總裁們陪同下,在北京度過了富有成效的3天。這位女部長也是與北京恢復友好關係的關鍵人物之一。

「親華超越了種種有偏見的傾向。德龍省社會黨參議員讓一貝松作為法國參議院法中友好小組主席,擺出一副『對華現實主義者』的姿態。這位親北京人士表示:『不要冒險忽視未來的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他說:『薩科齊在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沒有任何表態是有理由的。否則可能會導致金融和經濟後果。』

「比中國人還中國人的溫明登認為:『在人權方面應停止急切的做法,他們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不著要求釋放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這是行不通的。』」【21】

◎中德關係

如果說中法的密切交往是建立在政治基礎上的話,中德的交往則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

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2月2日對中國的訪問使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微妙變化。毛澤東特地對發展中國與聯邦德國關係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聯邦德國和美國、日本不同,和台灣沒有特殊關係,所以不需要聯邦德國公開表態承認「一個中國」。中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於1972年10月11日建交。兩國的建交公報只有一句話,沒有所謂的「台灣條款」。

兩國貿易額建交之初只有2.75億美元,隨著兩國的經濟交往,雙邊貿易額逐年躍升。中德兩國的外交關係也較平緩的發展。「六四」後德國對中國進行了制裁。但由於雙方經濟利益的需要,雙方關係於90年代初開始緩和。1993年德政府決定不批准向台灣出售潛艇並提出以中國為中心的新亞洲政策,而雙方的外交關係中凸顯經濟因素。

2002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德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2010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到1,424億美元,比兩國建交時增長了500多倍,在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中占近30%。截至2011年8月,德國在華設立企業7,000餘家,累計投資項目7,500餘個,金額超過180億美元;對華輸出技術累計近1.6萬項,合同金額超過500億美元,約占中國自歐盟技術引進合同金額的38%。中國是德國機械、汽車、化工等支柱產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22】

德在華主要投資領域為汽車、化工、發電設備、交通、鋼鐵、通信等,大部份為生產性項目,技術含量高,資金到位及時。德國企業在華約有1,700個子公司或代表處,大眾、西門子、巴斯夫、戴姆勒、寶馬、拜耳等大公司均在華建立了獨資或合資企業。德還參與了上海地鐵一、二期和廣州地鐵工程、小浪底和三峽水利工程、江蘇田灣核電站、南京揚巴石化一體化項目等。中國從德國主要進口機電設備、鐵路、汽車及船舶等運輸設備、化學品、光學、醫療儀器等;對德國主要出口電器、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及製成品、化學品和玩具等。【23】

相對於其他歐洲各國,德國擁有若干「對華貿易之最」:德國是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德國是歐洲各國中在華投資最多的國家;德國也是歐洲各國對華提供發展援助最多的國家。

在同歐洲各國的關係上,充分利用各國對本身利益的考慮,予以各個擊破。最後連美國也不能例外,在經濟上倒向中共。

(節選自《真實的江澤民》第九章;作者:《真實的江澤民》聯合寫作組)

【大紀元2013年10月18日訊】

相關連結:

一個騙了你幾十年的中共外交故事 揭開周恩來畫皮

法媒:一群晝夜在中共外交部門口守候的女性

中共外交部又鬧笑話 「怎麼不臉紅?」

十八大後中共外交部打破了多個慣例

從中共外交部回應訴江案 看中共的流氓本性

外媒:中共高官秘訪日本 就釣島爭端秘密談判

揭秘中共外交底線 江綿恆「金盾工程」內幕 | 真實的江澤民

「撕像」者交柬方處理 中共外交部發言激怒民眾

騙你十多年 中共外交大謊被揭

中共外交部回應網絡攻擊態度軟化 分崩顯露

訪民堅守中共外交部外8天 要求參與編撰人權報告

中共外交圍堵 台學者:文創是強悍籌碼

美國大選總統候選人打中國牌 中共外交部回應

親屬紐約行竊被捕 中共外交官妻大鬧警局

【紀元專欄】巴靈笛 : 中共外交方略調整在即

汪洋成習近平「探子」 中共外交領域現清洗

中共外交

人權報告

arrow
arrow

    chinanewsch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