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評論_節日購物_簡約消費】
進入11月,隨著感恩節、黑色星期五、聖誕節和新年的接踵而至,人們的購物狂潮瘋漲。同時主張簡約消費、反對過度物慾膨脹、保護地球資源和控制溫室效應再度惡化的人士也在緊張地忙碌著。 70歲的萊森說:「當我們的星球變得更暖、物種不斷消失、人類更易患病和經濟難離低迷的境況下,美國人對購物的熱衷依然不減。過度消費正在毀滅著我們,然而有人卻自我安慰道:購物讓我獲得安心和滿足。實際上,購物已不再出於需要,而是出於慾望,它成了人們生活中的鴉片。」 |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進入11月,隨著感恩節、黑色星期五、聖誕節和新年的接踵而至,人們的購物狂潮瘋漲。同時主張簡約消費、反對過度物慾膨脹、保護地球資源和控制溫室效應再度惡化的人士也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說,如果你還沒有列完節日期間的購物清單,別著急,先放一放吧,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買這麼多給自己、家人或是親友嗎?」
他們說,減少購物意味著減少去擁擠的商廈摩肩擦掌、拒絕被網購廣告牽著鼻子走,一句話,你的腦子會變得更冷靜。
《紐約時報》報導,萊森(Kalle Lasn)是加拿大溫哥華一家頗有影響力的雜誌「Adbusters」《廣告剋星》的創辦人之一,多年來他一直倡議消費者不要再被炫目的廣告和名牌商品誘惑,提出「過一次不花一分錢的聖誕節」。
70歲的萊森說:「當我們的星球變得更暖、物種不斷消失、人類更易患病和經濟難離低迷的境況下,美國人對購物的熱衷依然不減。過度消費正在毀滅著我們,然而有人卻自我安慰道:購物讓我獲得安心和滿足。實際上,購物已不再出於需要,而是出於慾望,它成了人們生活中的鴉片。」
萊森說:「我們早該打破這種習慣,換一種方式生活了。否則,恐怕我們將面臨一場新黑色時代的到來(Dark Age)。」
為保護環境 創建自己的媒體
《廣告剋星》由非盈利組織 - 廣告剋星媒體基金會出版發行。這家基金會是萊森及友人舒默茲(Bill Schmalz)在1989年共同創立的。71歲的舒默茲是一位前野生動物專題節目攝影師。最初,兩人為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反對加拿大伐木公司過度砍伐而成立了基金會。
起初,兩人合作製作了一部非營利性質的、反對伐樹的30秒長的廣告片,但最終被拒絕在電視中播出。之後他們決定提出法律訴訟,並決定開辦一份報紙,用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和意見,這就是在1992年創刊的《廣告剋星》雜誌。
舒默茲說,這本雜誌的重點是提倡保護地球環境、反對過度消費和挑戰大型壟斷企業的商業廣告,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注意。
提倡原創、節能 減少消費
萊森和同事們提倡的減少消費的理論成為去年美國紐約「佔領華爾街」運動的主導理念。
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之前,《廣告剋星》掀起的一項最成功的運動要屬「讓電視關閉一週」的運動。他們在倡議中說:「沉溺於電視的人,請把電視關掉一週,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萊森說:「現代人的癮好範圍在不斷擴大,這個倡議就是讓人們在電子時代戒癮一週,倡議人們關掉電視和數字設備(手機、電腦等),安靜地享受一下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
之後,他們還推出了「消費豬」視頻廣告,畫面中描述了北美人不停的購物,習以為常的現象,然後一個畫外音說:「停一下吧,」嚐試一下「零購物的日子」(Buy Nothing Day)。這則廣告在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期間,在美國播放,試圖讓人們嚐試一下不花錢購物的日子。
萊森說,這個主意最早出自於《廣告剋星》的前編輯恩斯(Aiden Enns)。倡導物質上簡單、精神上富足的恩斯希望人們能夠「自己動手為別人製作禮物等,而不是樣樣去買。」他和妻子就經常為孩子們手工製作小木雕和玩偶、為朋友們做開胃小菜、跳薩爾薩舞,令大家開心。
恩斯說:「這是我們向人們表達愛的方式,都是原創的。」他說:「我認為我們現在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需要改變。」
萊恩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還不夠「可持續模式」。他和妻子住在鄉下,擁有很大一塊土地,每天他需要驅車30分鐘從家到雜誌社工作。他說:「住在鄉下能幫助我保持大腦清醒。」雖然他駕駛的是一輛小型豐田汽車,他依然認為它耗油太多,對地球的健康不利。
此外,萊森喜歡與人交談,而不是給對方發電子郵件或手機短信。他只有一部功能簡單的手機,沒有iPhone或 iPad,而且很少使用,經常把它丟在車子裡,備緊急之用。
目前萊森開辦的雜誌《廣告剋星》在全球的有償發行量在6萬到7萬份左右,完全以印刷為主,而不是網絡版。他的一些擅長IT的同事,會把部份內容放到網絡上。萊森說,真奇怪,儘管他們不重視網絡版,還是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到網上找他們刊物的內容,所以,今後他們不得不優化網絡版,方便讀者閱覽和下載。
為避免災難 改變生活方式
萊森出生於愛沙尼亞。二戰結束前夕,為逃離前蘇聯的影響,萊森隨父母在德國的安置營生活了幾年。7歲時,他與父母移居澳大利亞。他在大學學習理論和應用數學專業,畢業後在澳大利亞軍方工作了四年,從事電腦編碼工作。之後,他又去了日本,創建了一家市場調研公司,為一些國際企業做廣告市場調研,賺了不少錢。
萊森說,改變他對生活看法的是發生在1968年法國巴黎的左翼學生運動,後來這場運動波及了世界。他說:「68年的這場政治運動對我觸動很深,並一直激勵著我,直到現在。」
萊森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叫《文化基因戰:新古典經濟學的創造性破壞力》(Meme Wars: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他在書中提到:經濟的核心價值必須從利益驅動轉變成,為提高人類健康和保護地球而發展生產力。要完成這個話題,需要作者掌握豐富的經濟學和資本主義理論,這沒有難倒萊森,他認為,自己必須這樣做,因為「面對氣候的變化和地球能源的耗費,我們必須改變,上天對人類已有所昭示」。
萊森說,儘管存在末日學說,「一種應運而生的全球化運動」從佔領華爾街,到利比亞、敘利亞的民主運動,讓他對世界的未來抱有更樂觀的態度。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