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來說,中文最難掌握的部分之一是量詞。很多名詞前都可以加上量詞,而且不同的名詞前所用的量詞也不盡相同。比如:一個人、一位老師、一枝筆、一匹馬……等等。
但對於為何這個名詞前加某一個量詞,那個名詞前要加另一個量詞,不僅外國人搞不明白,現代不少中國人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就說說馬的量詞為何要用「匹」。
上古時期,「匹」作為一個計量單位,僅用於計量布帛等紡織品,如「匹練」指一匹白絹,「匹帛」和「匹段」泛指紡織品。四丈為一匹。
用「匹」來計量馬最早見於《尚書文侯之命》:「馬四匹。」《尚書》是虞夏商週四代的皇室檔總集,時間跨度約二千年(從五帝時代的帝堯到秦始皇以前),是第一部用文字記載的上古史。可見,用「匹」來計量馬的歷史十分悠久。
此外,《周易》也出現過「馬匹」一詞:「月幾望,馬匹亡。」這裏「匹」是馬的配偶之意。
但為何把「馬匹」作為馬的總稱,孔子對自己的學生顏回詳細解釋過。據《韓詩外傳》記載,一天,孔子和顏回一起出遊,登上魯國境內的泰山後,師生二人向東南方向眺望。古代沒有今天的空氣汙染,因此空氣的透明度非常好,可極目千里。
孔子問顏回有沒有看到蘇州的閶門。閶門是蘇州古城的西門。顏回遠眺了一會兒,回答道:「看到了!看到了!」孔子又問道:「門外有什麼東西?」顏回答道:「門外有一匹練,前面有一束生藍。」練是潔白的熟絹,生藍是草料。
孔子聽了哈哈大笑:「那不是一匹練,那是一匹白馬在吃草呢!」孔子繼而問道:「你知道為什麼用匹來計量馬嗎?」顏回自然不知道。於是,孔子解釋道:「在陽光下,馬的影子有一匹那麼長,也就是長達四丈,故此稱馬為馬匹。」
解釋完之後,孔子用手擋住了顏回的眼睛,不讓他再瞪大眼睛遠眺。下山後,顏回的頭髮都白了,牙齒也脫落了,不久就一病而死。原來孔子是聖人,精力強壯,顏回當然比不上老師,勉強眺望那麼遠,時間長了精力就承擔不了,因此才會力竭而亡。
除了孔子的解釋外,東漢時期還有其它解釋。如良馬和君子都需要由具備慧眼之人「相」過之後才能確定,可見良馬可以和君子匹敵,故稱「馬匹」;再如因馬在深夜奔馳,能看到眼前四丈的距離,故稱「一匹」;還有死馬的價格是一匹帛,所以稱「一匹馬」。
此外,春秋時期,諸侯之間饋贈的禮物通常都是「乘馬」和「束帛」,「乘馬」是四匹馬,「束帛」是捆為一束的五匹帛,帛的計量單位是一匹四丈,正好與乘馬的數量相等,因此就用匹來計量馬了。
能上網就能觀看的免費網絡電視軟件。下載一個愛博電視,即使在中國大陸也能看到被屏蔽的中西方精采節目!可從愛博電視網站ippotv.com下載。大陸用戶可透過動態網、無界等翻牆軟件登入ippotv.com下載,還可用海外的電子郵箱如GMail、Hotmail、YAHOOmail給ippotv2011@gmail.com發一封郵件,郵件主題為1234,即可收到最新版本的愛博電視。愛博電視,真正自由方便。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