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剛剛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同時被高聲祝賀,滿滿笑臉,激烈批評,調侃諷刺……圍繞。對於這個首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公民,不少大陸網友表示為他感到驕傲。但是對於莫言的寫作風格、體制內作家的身份,甚至他的名字,都引起了一系列的爭議。一起來看看。
10月11號,中國山東鄉土作家莫言,憑藉作品《蛙》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消息瞬間讓大陸論壇和海外華人沸騰。不少人表示以莫言為豪!
與兩年前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不同,中共媒體包括《新華社》等,也高調報導了莫言得獎的這一消息。
莫言寫過11部長篇小說,以及10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上有名。他的作品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文學手法不斷創新,講故事引人入勝。有人甚至用「富含創意的文字焰火」來描述莫言的作品。
不過,在對莫言獲獎的祝賀聲中,也夾雜著抗議和諷刺。許多來自中國的批評說,莫言「同體制過於緊密,不應該得諾貝爾獎。」
莫言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
因此,有人說,莫言講的是荒誕離奇的故事,只敢進行體制內的批評。
有網友甚至直指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共產黨員。
而曾經當過記者的大陸作家鐵流則力撐莫言。
大陸作家鐵流:「我表示支持、我表示讚賞,我樂觀其成。莫言那『蛙』, 寫的計劃生育,這樣的作品如果在50年代就『大毒草』了,如果他的作品是甚麼歌功頌德呀,大唱讚歌啊,宣傳『紅色』呀,那這個角度來寫,那就錯了,他不是這樣的。」
鐵流認為,莫言的作品注重真實性和人性,他說,政治應和文學評獎分開。
鐵流:「第一是說真話,第二是作品要有人性,第三要有生活氣息,原汁原味,還有藝術修養,這是真正要具備的東西。你不管他是體制外、體制內的,我覺得公正的是那個作品,這個獎項頒給莫言,他對中國的文學事業是一個推動。」
有關莫言的批評,除了曾經參與抄寫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在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中,隨中共作家代表團集體退場的一段舊聞,也成為外界批評的焦點之一。
曾在法蘭克福書展中,遭到中共作家代表團退場抗議的海外異議作家、流亡詩人貝嶺,向《新唐人》記者披露了當時一段不為人知的內幕。
中國流亡詩人 貝嶺:「他退的是我和戴晴的場,反而書展的時候他跟我講的就很簡單。他說我退場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是中國作協和新聞出版署邀請出來的,我是中國代表團的一員,我就當然只能夠按照領導的指示退場。他說了一個大實話!他否認了他在《環球時報》上說『他要(在)final discussion的時候,如果我要進場他就會退席。』他說他從來沒有跟《環球時報》的記者講那個,那個是他們杜撰的。」
莫言原名管謨業,對於他的筆名「莫言」,不少人批評,這是莫言隱喻要少惹「中共」麻煩的意思。
不過,莫言在2005年「香港公開大學」演講時談到,自己從小就特別喜歡說話,還特別喜歡說真話,給家人帶來很大的麻煩,也經常被家人訓斥。後來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作「莫言」,告誡自己要少說話,多寫作。不過這個筆名並不起作用,自己還是會在不同的場合說出真話來。
相對於外界對他的高調慶祝或質疑,莫言反應則比較平淡,這位曾經笑稱自己寫作只是為了「一天三頓都能吃上餃子」的作家表示,感謝朋友們對他的肯定,也感謝朋友們對他的批評。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