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在李克强访问伦敦的三天之行的第一个早上说,中国犯下“大规模和系统性的”人权侵犯的罪行。克莱格说,中国人民戴着一党专制共产党政权的“镣铐”,这个政权是一个开放民主社会的“对立面”。 |
YouTube:中国新闻_劲news频道
YouTube:新唐人环球新闻
台湾国际器官移植关怀协会: YouTubea facebook
6月17日,支持西藏宗教自由的活动家们在李克强来访期间,于唐宁街外集会抗议中共的打压政策。多家英媒体在李克强来访期间发表“不需为钱跟中共屈膝”的评论。
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在李克强访问伦敦的三天之行的第一个早上说,中国犯下“大规模和系统性的”人权侵犯的罪行。克莱格说,中国人民戴着一党专制共产党政权的“镣铐”,这个政权是一个开放民主社会的“对立面”。
电讯报:副首相教训中共人权
《电讯报》6月16日报导说,克莱格的言论将让中共代表团瞠目结舌。他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施压中共政权赋予人民“政治解放”。
在卡梅隆和克莱格会见达赖喇嘛之后,英国跟中国的关系恶化。但是克莱格对于这次会见毫不后悔,并且希望再次会见他。
李克强正访问伦敦,唐宁街希望双方的贸易关系和中国投资英国的基础设施将制造数十亿英镑的收入。
克莱格的这些言论有风险让卡梅隆尴尬。中共对于被“教训”人权问题高度敏感。
中共对英国首相会见达赖喇嘛的恼怒促使伦敦取消了卡梅隆2012年访华的计划,因为北京说它的领导人没有时间见他。
卡梅隆第二年作了访华之行。但是今年4月份争议再次爆发,英国外交部文件批评中共人权记录。作为回应,北京临时取消了在伦敦讨论人权的会议。
在周一早上他的每月新闻发布会上,克莱格说,“当然我们不能同意中共当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的大规模和系统性人权侵犯。”
“许多记者被迫害。死刑应用非常广泛。”
克莱格认为,中国仍然在政治上戴着一党制国家,“一个共产党国家学说的镣铐”,成为民主社会的对立面。
克莱格还说,他和卡梅隆将用一种“尊重但坚定的方式”继续“指出对于仍然在发生的非常大型的人权侵犯,我们继续保持深深关注。”
卫报:挣扎在贸易和人权之间
在本周李克强访问之前,中共大使警告英国不要对人权“指手画脚”。他还语带威胁地说,“去年许多机会错过了。我们都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卫报》6月15日报导说,中共大使的言论强调一系列英国错过的机会,显示英国在处理跟中共当局的外交关系的时候面临的微妙挑战。
卡梅隆首相面临着跟自从撒切尔夫人以来他的前任同样的挑战。撒切尔夫人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当中奠定了香港回归的基础。撒切尔最初希望将香港留在手上。但是官员们告诉撒切尔,英国的局限性。
逾四分之一世纪之后,卡梅隆面临着他自己的困境,虽然程度远远更小。他在一年前,就在他准备第二次访华之际,召集他的最亲密政治盟友一起聚餐并讨论,英国如何能够挖掘中国巨大的经济机会,同时坚定保持它的人权价值观。
在卡梅隆2012年会见达赖喇嘛,然后中共将跟英国的外交关系冷冻之后,英国进行了内部的白厅辩论(Whitehall debate),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关系,外交部国务大臣施维尔在卡梅隆的密友晚宴上建议谨慎。但是财务大臣奥斯本呼吁将英国跟中国建立尽可能最强大的关系。
无需说,财务大臣占了上风。几个月后,首相开始了耽搁已久的访华,并向大陆《财新》杂志宣称,“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这样对中国投资开放。”
人权列在了卡梅隆访华的日程上,就像它将列在李克强本周访英日程上一样。但是所有欧洲国家都设计了一个公式避免太过触怒中共,即所谓的“人权对话”。卡梅隆将在他跟李克强的会面中提及这个对话,这允许他可以向民众交代说,他已经提出了人权问题,但又无需太详细的讨论这个问题。
下议院外交事务专责委员会的工党成员Ann Clwyd说:“卡梅隆不应该害怕挑战中共当局。他说,“我怀疑我们不能正确的达成平衡,当贸易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个政府非常热衷于贸易。但是国会议员必须施压首相对中共提出争议性问题。”
《卫报》评论说,也许改变将来自于最上层:威尔士亲王曾经看起来抵制一个为中共前主席江泽民举行的国宴,据称是抗议中共对达赖喇嘛的对待。
独立报:我们不需要对中共毕恭毕敬
英国《独立报》6月16日报导说,中共大使刘小明上周暗示英国是二流欧洲国家,在中共的眼中它的地位已经下滑到德国和法国之下。英国《独立报》对此不满地回击说,中共大使的言论充满“奸恶”,它无疑是为了利用英国的不安全感。但是现实是,在财政方面,中国需要英国,就像英国需要中国一样多。
为了理解为什么,可以先看一个数字:4万亿美元。这是中国在过去十五年里积累的外汇储备的大致规模。这是北京以不平衡方式运营国内经济的结果。这些债券是安全的,但是回报是低的,并且如果中国货币继续对美元升值回报率将进一步下滑。
这是为什么中共一直寻求将更多的国家财富放到国外的真正的生产性资产上面。这意味着收购西方能源和基础设施公司的股份。但是中国在投资美国和欧洲的时候遭遇巨大障碍。在2005年,中国石油公司收购一个加州能源公司的竞标在国会的反对声中铩羽而归。虽然德国和法国一直愿意跟中共当局进行贸易,但是他们也一直抵制批准北京收购他们的国内资产。
而英国则向中国打开大门。英国希望扩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但是由于它的财政紧缩的承诺它不能花钱。因此希望中国帮助填补缺口。中国投资公司拥有希思罗机场10%的股份,拥有泰晤士水务公司类似的股份。
所有这些意味着英国首相本周可以对他的中国同行高昂着头。我们不需要对北京“毕恭毕敬”。我们两国的关系是基于一个明确的,相互的,经济利益。
【大纪元2014年06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责任编辑:高静)
【重要连结】:
【相关连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