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影片:【禁聞】中國人的錢哪裏去了?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4/10/atext1099152.html
自從1994年中國大陸實行分稅制度改革以來, 每年的財政收入增漲速度,幾乎都是GDP增長速度的兩倍,可是,那麼這麼多的錢都到哪兒去了?我們來看看。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自從1994年中國大陸實行分稅制度改革以來, 每年的財政收入增漲速度,幾乎都是GDP增長速度的兩倍,可是,那麼這麼多的錢都到哪兒去了?我們來看看。
根據中共財政部公佈的數字,去年,全中國公共財政收入超過12萬9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萬1,889億元。
不過,分析人士引述「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的看法指出,12萬9000億僅僅是預算內收入,需要在12萬9000億基礎上,加上土地財政收入和社會保險收入,因此去年(2013年)全中國公共財政收入應該是19萬7000億,平均每個中國人負擔1萬 4400元。如果加上很多沒有算進去的收費項目,周天勇估算,去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大概是21萬 7000億左右,佔GDP的比重達到38%,按全中國13億6000萬人口計算,去年每個人,包括嬰幼兒在內,平均為政府負擔1萬6000元。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韋森,在《南方都市報》撰文分析,中國 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政府的財政收入翻了40多倍,而老百姓的收入只翻了七倍多。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院鞏勝利:「中國政府的運行成本目前在全球是最高的,中國政府是7層構架,黨政雙層在運行,共產黨、還有13個其他的黨,還有甚麼文聯、作協這些,都是國家財政負擔,它的成本高,自然稅收也好,收費也好,罰款也好,都是居高不下。」
中共奪權以前的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般實行小政府,講究藏賦予民。例如美國政府只有4級構架,除政府部門由財政開支,各黨派和團體是不佔財政開支的。
英國一位經濟學家對25個發達國家的研究表明,稅負高的國家競爭力更低。韋森教授指出,從稅法學原理上來說,政府對企業和個人增收任何稅收,都是政府公權力對個人私有產權的侵犯,國家機器運轉離不開稅收,但是應該盡量減少。
不過在中國,各級政府和財稅部門的官員,多年來一直認為政府的財政收入越多越好。大多數地方政府在申報政績時,除了報本地區的GDP增加量外,就是將稅收和財政收入增加多少作為政績來報。2000年以來,中共政府的財政收入,每年差不多都完成當年預算目標的170%以上,有好幾年還超過預算目標的200%甚至超過300%。
鞏勝利:「共產黨掌握了這個國家最大的財富,它不敢公開,一公開後,一公佈以後,這個黨的存在性,老百姓知道了以後,就發生了動搖,它黨費80多年的纍積,一個中型國家的財富也沒這麼大。」
大陸專欄作家劉植榮,曾經做過世界各國的稅負比較,他的分析指出,中國2010 年的稅負率為43.9%,納稅人需要為稅負工作161 天,美國的稅負率為27%,納稅人為稅負工作99 天。
劉植榮認為,由於中國的個人收入所得稅只佔總稅收的6.6%,中國人的稅負主要是由間接稅構成,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營業稅、土地稅、資源稅等稅種。所以,中國要減輕稅負,不應朝個稅開刀,而要在間接稅上做文章。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正常國家首先是人們賺錢,交一定稅來養活政府,這才有一個稅高稅低的問題,中共政府它首先把所有的錢都拿去了,把所有的生產資料、土地、資源、礦山、設備,全都是中共擁有的,它實際上給老百姓一點點勉強餬口的錢,再讓老百姓繳稅,實際上是第二次、第三次徵稅。」
另外,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在2000年以前,要佔到GDP的4%,可是這個比例卻在 1995年滑到谷底,只有2.41%。20年來,4%的目標始終沒有達標。
大陸《中新網》曾經報導,中國的教育支出佔GDP比例,只有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醫療衛生支出只有佔GDP大約4%,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排名中倒數第四。
【新唐人2014年04月10日訊】
【重要連結】: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