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弊端頻現,尤其製造業凸顯疲態,目前船價已經跌到23年前,工信部官員表示,有800家船企是否能夠全部存活很難說。地方政府「GDP競賽」是產能過剩的病根,外在的行政手段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中國多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弊端頻現,尤其製造業凸顯疲態,目前船價已經跌到23年前,工信部官員表示,有800家船企是否能夠全部存活很難說。地方政府「GDP競賽」是產能過剩的病根,外在的行政手段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造船價跌回23年前 多數船企虧本經營
2013年中國船舶行業可謂步履艱難。自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航運業的低迷,嚴重打擊了造船業的需求。銀行業資金流動性緊張也讓融資困難的造船業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目前造船業同樣存在產能過剩的困境。自2004年中國造船業進入黃金時代以來,中國造船廠的數量便開始飛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陸的造船廠曾超過1600家。
各種不利因素夾擊下,自2011年年底以來,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等造船大省的大批船舶製造企業已經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期間更有不少大型造船企業相繼宣佈破產倒閉。
在多數船廠完成早先承接的訂單之後,進入2013年的造船廠便面臨無單可接和無活可幹的境地。賣船的價格僅是人工費用和材料費用的成本價格,民營船企為了維持經營,即使虧損也要接訂單。一旦船廠閒置,多數船廠每天將虧損超過百萬元,為了能夠維持船廠的日常經營,船廠寧可虧本也不得不接單。
訂單的減少加劇了造船業的競爭,而2013年的船價更是因激烈的競爭而跌入低谷。從新造船舶價格走勢圖來看,2013年的新造船價格普遍與1991年的船價持平。由此可見,自從2008年造船價格達到頂峰以來,目前的新造船價格已經跌回23年前。
Platou公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邵和平表示,金融危機以來,新船價格持續下探,總體水平較危機前已跌去30%,而部份細分船型的價格已經下跌了40%至50%。
中國船舶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1月份至10月份,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896億元,同比下降11.2%。其中,船舶製造企業1490億元,同比下降23.3%;船舶配套企業210億元,同比下降18.7%;船舶修理企業99億元,同比下降9.8%。
大型央企中船股份更是於2013年三季報中宣佈,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9479.83萬元,虧損同比增37倍。
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熔盛重工也曾於2013年7月初,因無法及時發放工資遭到部份熔盛重工勞務派遣人員的討薪。令業內對熔盛重工資金鏈狀況產生質疑。
中共政策刺激使造船業產能過剩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所長吳有生統計,2006年至2010年,30萬噸產能的船企從7家增加到33家,10萬噸船塢船台從17個增加到59個。僅浙江台州一地,就有逾200家造船企業,其中將近60%的船企是在2004年後成立的。
2009年6月份,中共工信部公佈《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要求加大生產經營信貸融資支持、增加船舶進口買方信貸投放、鼓勵購買棄船等。到2011年,造船產量達到5000萬噸,並且2011年中國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在政策的刺激下,造船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造船業中也掀起了一輪擴產潮。
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造船業產能利用率僅為50%至55%,產能過剩嚴重。短短4年過後,如今中共工信部卻是另一種態度,中共工信部有關官員表示,希望那些等待行業回暖的船企看清形勢,提早退出市場,不要存僥倖心理,800家船企是否能夠全部存活很難說。
行政手段調整產能過剩 治病不去根
產能過剩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也引起中共當局的擔憂,在2013年多次會議提到要化解產能過剩,中共國務院在2013年10月也出台了《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但行政手段調整產能過剩頑疾恐只治標不治本。
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一大頑症,其中地方政府搞「GDP競賽」而大上項目是造成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共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審批項目時,為出政績,為提高GDP,將「控制」和「調整」的方針拋在腦後,違規增加過剩產能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林表示,地方政府為了搞GDP推項目導致了部份行業產能過剩,中國經濟要真正破局應該推動市場化。
【大紀元2014年0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