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市場大鬧錢荒後,最近中共推出的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受各界關注,民眾認為中共實行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了,甚至奢望中共往撤銷外匯管制邁進,不過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假象,因為當局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並沒有放開。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是中共為了資助一些瀕臨倒閉的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以延緩經濟困局的舉措。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中國金融市場大鬧錢荒後,最近中共推出的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很受各界關注,民眾甚至認為中共會實行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了,甚至有人奢望中共往撤銷外匯管制邁進,不過更多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假象,因為中共當局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並沒有放開。專家指出,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是中共為了資助一些瀕臨倒閉的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以及延緩經濟困局的舉措。
雖然中共央行宣佈取消實施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貸款利率下限,但是市場仍感到失望,因為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依然沒有放鬆。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馮興元希望存款利率也能放開,存款利率放開的話,市場自由競爭會更充分,不過績效不好的銀行可能會增加成本。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馮興元:「以前實際上也說過放開,金融當局說了一句話,但是實際放開沒有,根本看不出來,當時只有農村社它是2.3上限限制,其他的銀行這些金融業機構,利率都靠的比較近。」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引用專家的評論指出,中國銀行的貸款利率市場化,短期不會對實質利率水平帶來太大變化,因存款利率上限並未開放,顯示金融機構定價能力並沒有受到挑戰,央行這項舉措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揭露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假象。文章說,與其說允許銀行下調貸款利率是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倒不如說是政府在安撫依賴負債的國有企業。負債纍纍的國有企業面臨的壓力,肯定會因為貸款利率下降而有所緩解。
報導說,中共領導人最近的一些口風暗示政策的重點發生了變化。上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避免經濟的「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和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但報導認為,現在宣告「李克強經濟學」的新時代來臨可能還為時尚早。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利率下限取消,對於一些國有企業,如果在面臨倒閉或者利潤比較差,這樣可以減低一些大的國營企業的成本,再一個,現在中國的經濟在放緩,這樣等於降低一些(成本)來刺激經濟,但是也可能掩蓋了一些大企業效率低。」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指出,放鬆貸款利率,直接受益的是那些有背景的大型國有企業,和那些能夠擺佈銀行地方支行的地方政府。
簡天倫:「中國現在貸款到處需求很多,不會出現貸款放鬆限制,中小企業收益的情況,也不會太多的改善銀行間的競爭,短期來講誰受益了----大的國營企業,或者是(地方)政府。」
對於銀行來說,歷來都是風險越高貸款利率越高,因此降低貸款利率對於競爭力不強,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來說,不會帶來好處。他們還是只能從影子銀行或地下錢莊借高利貸來維持生計。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國有銀行因為它的壟斷地位,對中小企業,私有企業一直有歧視性的政策,中小企業,不管貸款利率下限取消也好,不取消也好,他們都是很難從國有銀行拿到貸款的,唯有真正讓金融市場,自由化,市場化,才能使中小企業得到錢,解決錢荒的問題。」
雖然央行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但是銀行也不會從放開利率中受益。
《華爾街日報》認為,即使不降低貸款利率,銀行也照樣有生意,影子銀行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最近影子銀行業務呈爆炸性增長,表明銀行仍有機會以更高的利率向新的借款人貸款。中共當局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只要有規定,市場就會千方百計的去繞開規定。
這時候,投資者們應該警惕的,或許是那些對中國金融行業的壓制可能帶來的新隱患,如:企業破產、政府救助,也可能是利率的再一次飆升等。
【新唐人2013年07月25日訊】採訪編輯/劉惠後製/王明宇
相關連結:
焦點連結:
留言列表